2014年11月,新创基金会曾刊文“2014年中国已低调废除211工程与985计划。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中国科大似顿生危机感,正布局综合改革谋出路。”该文引起轩然大波,教育部数次辟谣,但实情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的'帽子'不摘”、身份要淡化(即经费终止!)教育界人士公认985、211计划已名存实亡。
国家已公布《高等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计划》(简称“争创一流”行动计划)。计划中,高校须在2020年闯关进入所谓“常态支持”体系,而在2017年先进行期中考(“2017年中期评价”)。2015-2017年,“建立财政投入与绩效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中国科大等名校无预留额度!)2017-2020年,根据期中考成绩,中国科大将获调整后支持额度。
学校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启动发布会
《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广泛征集了师生员工意见,并经学校多个委员会审议,准确把握住了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任务。争取到2017年一批具体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初步成果,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较为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为学校的世界流大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月28日下午,学校在东活五楼报告厅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启动发布会。校领导,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正副主任,各学院、重点科研机构党政负责人,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负责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教代会主席团成员、离退休干部代表,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负责人代表参加了发布会。会议由校党委书记许武主持。
许武书记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制订过程。根据教育部发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4-2018年)》的精神要求,学校于2014年8月开始启动我校的《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前后历时半年多,数易其稿,最后形成了共计3章38条、16600余字的《综合改革方案》,经科学院审定并提交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最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我校发来同意备案函,正式批准同意了我校方案的备案。
随后,许武宣读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同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备案的函。
万立骏校长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内容架构和改革重点任务。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共分三章,包含38项改革内容:第一章是改革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明确了学校的综合改革是在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科教报国、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以及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传统的基础上,以创新人才培养、人事人才制度、科研组织模式三个方面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学校内部建立起适合科教结合、符合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要求的办学机制、治理结构和创新文化;第二章明确了改革的核心任务,包括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化人才强校主战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卓越科技创新体系、以科研的国际化带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设“活力”校园、打造民生工程等七个方面共33项改革核心任务,基本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第三章是改革的组织保障,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深化部院省共建研究型大学的机制、建立办学资源长效保障机制、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与使用管理模式、加强反腐体系建设等5项改革任务。
万立骏分析了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立场坚定。强调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科教报国、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方针;二是强调科教结合,并与科学院的《率先行动计划》部署、新时期办院方针等紧密对接;三是强调学术优先、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人事人才制度改革、科研组织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适合科教结合、符合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要求的办学机制、治理结构和创新文化;四是强调为广大师生服务。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五是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人才强校、坚持育人为本,弘扬科大精神,构建“活力”校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学校办学的软、硬实力。
会上,万立骏宣布了《综合改革方案》的工作分工和计划安排。他强调,《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广泛征集了师生员工意见,并经学校多个委员会审议,非常严谨,也准确把握住了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任务。希望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全体师生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认真围绕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目标和战略,大胆改革、注重实效、谨慎推行,认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争取到2017年一批具体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初步成果,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较为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为学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许武书记作工作动员及总结讲话。他指出,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凝聚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心血,是教职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对《综合改革方案》的批准备案表示热烈祝贺,对在《综合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付出辛勤汗水的教职员工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就贯彻实施好《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加大《综合改革方案》的学习宣传力度。要以本次学校综合改革启动发布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改革思想,为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二是从严从实推动《综合改革方案》的贯彻实施。要把推动《综合改革方案》的贯彻实施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在推动工作中切实作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三是加强对《方案》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坚持分工负责,要做好综合改革的组织协调和系统综合工作,要从全局的高度思考研判问题,要着重注意工作推进的系统性、整体性,要严格按照要求的时间节点推进工作,每年年底汇报年度改革实施进展情况及相关工作考虑,重大问题随时报告。力争在2017年一批具体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初步成果,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较为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四是把《方案》的贯彻实施与我校“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起来。要着重处理好“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要特别注重两者的融会贯通,做好衔接统筹;五是坚持以人为本。要通过完善制度安排、严格制度执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鼓励创新、敢于担当、勇于尝试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要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强调改革依靠师生、改革为了师生、改革成果由师生分享。通过文化传承和制度激励,增强师生对综合改革的认同感、参与感、成就感、自豪感,形成推动综合改革的强大力量;六是坚持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综合改革永无止境。既要借鉴学校办学50多年来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希望各单位坚持解放思想,在学校章程和综合改革方案的基本框架之下,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推进举措。
许武强调指出,学校《综合改革方案》通过批准备案,是学校综合改革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树立改革思维、创新意识。希望我校广大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严三实”标准严格要求,切实推动《综合改革方案》的贯彻实施,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关于《高等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动计划》
自2013年上半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总结“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经验...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形成了《高等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计划》(简称“争创一流”行动计划)。
下一步,国家拟按照“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两类统筹推进重点建设。首先基本保持政策的延续性,“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的“帽子”不摘,但身份要淡化(编者注:此即侧面证实21111/985名存实亡,拨款终止)、机制要创新。归并整合相关项目和专项资金,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同时,适度开放,为非“211工程”高校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一是加大统筹整合力度。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纳入“一流大学建设”;“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整合为“一流学科建设”,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全部纳入“一流学科建设”;“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不再单独设立和实施。两类项目不再按原“985工程”、“211工程”等项目实施,高校也不重复交叉。
二是实行适度开放。“一流学科建设”向非“211工程”高校适度开放,鼓励竞争。优先支持国家战略急需、学科优势突出的少量高校(如:公安大学、外交学院),经择优遴选纳入“一流学科建设”。在具体操作上,统筹考虑一流学科建设结构布局,既要考虑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也要考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制定明确的资格条件,既要做到择优遴选,又要防止“一窝蜂”。
三是强化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必须有若干个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是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建设的基础;学科评价以权威性高、可比性强的国际、国内评价结果为依据,引导高校按照一流标准,为国家做更大贡献;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给予一流学科更大的自主权。
《“争创一流”行动计划》的主要改革举措摘要:
突出绩效导向,强化激励约束,健全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良性机制。
2015-2020年,实行总体规划、中期考核、整体评价。纳入建设范围的高校,围绕目标任务编制建设和改革方案,提出改革举措和具体任务,以及可考核的具体目标;改革和建设方案要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监督;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2017年进行中期考核,2020年进行整体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放权与责任加压相结合。
1.建立“常态支持”机制
对经过重点建设成绩特别突出,若干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实行“常态支持”。建立“分两步走”的一流大学“常态支持”机制,即:北大、清华自2015年起首先进行“常态支持”试点,深化综合改革(此即:北大清华享受特殊待遇,不需经考核,现两校综合改革已获得批准);2020年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再择优遴选若干所高校进行“常态支持”;2020年以后,“一流大学建设”将以“常态支持”高校为主体,进一步聚焦支持重点。
2.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
2020年以前,保持“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相对稳定,通过中期考核,在资金上进行动态调整。
2020年后,对“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分别进行总体评价,实行差别性支持政策。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建设成效差的少数高校和学科予以退出,不再给予后续支持;对于未进入“常态支持”范围且未退出的其他高校和学科,根据拨款制度、改革发展情况等研究制定继续支持和激励政策。(编者注:中国科大推出综合改革方案,正为确保在2017年期中考、2020年期末考过关获“常态支持”)
3.动态调整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财政投入与绩效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2015-2017年,先确定这三年中央财政经费支持额度。所有资金以预算控制数的形式分配到高校,不预留浮动额度。2017年中期评价后,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后三年分校分学科的支持额度。
——中科大新闻网2015年5月30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