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过程指导。为全体新入校本科生配备导师,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分别制定导师指导计划。在学业规划、专业辅导、科研探索以及品德培育等方面,实现本科生培养各阶段、各环节的导师全程指导。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的纵向链式学习科研团队,进行定制化、个性化指导。
完善指导方式。明确要求导师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指导课”,每月指导时间不少于2小时。由导师合理设定课题,引导学生围绕专业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督促学生学习、思考并形成个人观点。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组织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观点,深入开展学术交流。通过“指导课”,导师向学生传授学习与科研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研究能力,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与科研精神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在本科一年级,以专业导论课为载体,导师着力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在本科二年级,导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辅助性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本科三年级,导师根据学生个体特点,与学生共同制订针对性的研究能力培养计划,引导学生选择和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在本科四年级,导师通过具体的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科研课题,进入到真实的科研情境中,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健全保障措施。成立校院两级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意见、实施办法及考核办法。设置专项工作经费,将担任本科生导师作为教师尤其是教授的基本工作要求,为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提供有力保障。组织开展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对指导成效显著、学生满意度高的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岗位聘用、评优评先、在职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教育部2017年5月16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