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积极构建体育工作新格局
发布日期:2017-11-17 阅读次数:

 

  落实体育育人理念,强化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作为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成立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每年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统筹学校体育工作。成立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按要求配备教师、专职干部和工作人员,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化水平。制定“十三五”体育建设规划,出台体育成绩评价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将学生体测成绩作为评奖评优、毕业的重要依据,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筹资1000万元设立文体发展基金,规划建设4万平方米学生综合教学训练馆,满足各类体育活动的场地需求。

  创新体育育人模式,推动体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教知识、传技能、练素质”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加强体育专业建设,设立体育学系,加大体育研究力度,为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支撑。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在开设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皮划艇等特色体育课程,聘请世界冠军担任教师,深受学生喜爱。探索体育运动俱乐部会员制,成立学生水上运动俱乐部等20多个校级学生体育社团,实现学生体育运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课堂体育教学向课外体育、校友体育、社会体育服务延伸。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品牌,创办国际校园马拉松赛、“学霸龙舟赛”等特色品牌项目。

  构建体育育人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强身健体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坚持以赛促练,构建学校、社团、院系三级联动的校内体育竞赛与活动机制,每年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上千场,参与师生超过20万人次,形成竞技体育引领、带动群众体育的良好局面。组建各类高水平学生体育运动队,培养了一批为国争光的高水平运动员。设立体质健康提高班,为测试不及格、平时缺乏锻炼的学生配备专门的体质教练指导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促进长效锻炼,要求每位本科生每学年参与课外锻炼不少于120次,并全面配套、启动“健康之友”制度。通过“传统体育+互联网”、阳光课外锻炼跑距APP等方式,科学管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5%以上。

 ——教育部2017年11月17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