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人才培养核心地位。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凸显本科教育“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新“十六字方针”。大力改革和重构专业教育模式,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凝练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双学位培养同质要求等举措,建立“核心课+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训练”等多样化和开放探索的专业教育体系。以思政课改革和通识课建设为突破口,建成运行60余门核心课程,建立高水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优化本科教学软硬环境。注重把资源配置向本科教育倾斜,持续改善本科教学条件,营造更好的学习与成长体验。建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院系全额预算制,初步实施基于综合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的院系经费分配办法。持续加大对本科教育办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推进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各学科大楼及图书馆馆舍,改建和新建一大批教学科研设施,增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提升文化和学习环境品质。有针对性地完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建设,鼓励院系结合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基地。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奖励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运行体系,引导院系和教师投入本科教学。建立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兼顾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的院系考核机制,实施院系综合评价、绩效评价方案,通过数据支撑,完善院系教学状态、教学质量、教学绩效考核。系统修订院系本科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院系教学改革和发展权重。开发新的课程评估体系,逐步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建立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培养成果为体现的教师评价体系,加强教师评价在教师发展、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应用。完善校级教学奖励体系,激发院系和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教育、管理各环节的质量提升。
——北京大学2018年4月20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