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综合改革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领导体制,推进思政课“一体多维”综合改革和协同育人实践探索,构建思政课改革“大格局”。出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等系列文件,统筹协调整合校内外教师、课程、实践、文化等各方面资源,形成多部门多方面力量相互合作、内在联动的全方位、全环境、全要素育人效应。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路、教学实施、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及资源整合,引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提升质量的根本方向。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重点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条件保障5个关键要素改革。建成3门国家级网络精品和共享课程,开发市级“优秀教学案例”、“精彩一课”、“疑难问题解析”、“精彩多媒体课件”等80余项。研发“至善在线学习平台”,涵盖4门思政必修课程,并创建微信公众号,通过“微引领”、“微循环”、“微服务”等栏目服务思政课理论教学,实现教与学同频共振的全方位、跨时空育人格局。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在用好“马工程”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本土特色、贴近学生、丰富教学的辅学读本,编撰出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义、学习精要、故事案例等系列教学辅导读物。
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强化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严格落实课程及学时学分规定。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让内容实起来、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火起来、效果好起来。研发立体化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思政课“1+3”教学实施体系平台,推进课堂教学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教学话语,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家常话语言,让基本原理转化成基本道理,让根本方法转化成管用办法,推动教学“接地气”,提升育人活力和魅力。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鼓励引导教师围绕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做科研,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等专项项目,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教师站好、站稳思政课讲台。引进高水平博士、博士后,支持教师提升学历、职称层次,选派优秀教师到世界名校访问学习。遴选一批校内外著名学者与专家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举办专项培训提升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思政课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赴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实践考察,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西南大学2018年5月2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