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发布日期:2019-12-10 阅读次数:

 

  重庆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把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发展主线。注重发挥学科建设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以智慧能源、先进制造、新型城镇化学科群为着力点,调整加强信息学科建设,增设云计算、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新学科方向,大力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带动辐射其他学科发展,积极为国家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发挥导师队伍建设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关键性作用,召开学校首次博士生导师大会,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动态调整制度,修订完善以培养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重的审核办法。加强导师团队建设,鼓励学科交叉和校企、校院联合。实行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强化立德树人职责,开展导师培训交流,制定导师工作规范,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把寓教于研、激励创新作为基本要求。深化科教协同和产学研协同育人,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鼓励教师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建立面向全员、贯穿全程的研学引导机制,缩短科研成果进入教学内容的转化期。将教师指导研究生所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学科竞赛成果等纳入研究生教育绩效,促进科研资源向教学活动集聚,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打造集“培训引导、研发实训、项目培育、竞赛提质、空间孵化”为一体的双创实践教育生态化培养模式,实施“研究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及“众创空间”建设。自2017年起重点支持学科群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构建系列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活动,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把分类改革、机制创新作为主要驱动。构建“学研—创新”相结合的卓越学术型研究生和“产学—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分类优化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统筹硕博培养流程,探索博士生分流机制,规范和强化中期考核,实现淘汰分流。强化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科交叉培养。改革传统由院系在“学科”“专业”单线条知识体系与课程框架内培养人才的方式,探索以行业从业要求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导向,以学部、交叉(联合)创新中心等为培养主体,跨学院、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如,立足汽车行业对多学科复合人才的需求,从工程学部和信息学部的机械、材料、电气、力学、动力、自动化、通信等与汽车相关专业领域中选拔优秀生源组成汽车行业班,强化汽车领域基础教育、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促进学生将所学专业同汽车生产、设计和研发有机结合。扩大工程博士招生规模,聚焦能源环保和先进制造领域,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技术攻关紧密挂钩,重点服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重大工程,努力为国家和区域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重庆大学2019年12月10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