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
中国高等教育刊登曹国永文章: 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的若干思考
发布日期:2013-02-19 阅读次数:

 

image001.jpg

 

image003.jpg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3/4期刊登我校党委书记曹国永理论文章:《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的若干思考》,并在封面和栏目重点推荐。现将全文刊载如下:

  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的若干思考

  大学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否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既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律。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行业特色大学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将大有作为。

 

  一、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的重要意义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行业特色大学历来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重点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知识创新源泉、技术革新要塞,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支撑、引领我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离不开行业的现代化,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同样离不开行业特色大学。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从国家发展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崛起、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包括行业特色高校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从行业发展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特色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从高等教育发展看,目前已进入了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时期,尤其是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强调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为行业特色大学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一批行业特色大学已敏锐地抓住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在支撑引领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自觉肩负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

 

  创建世界一流是行业特色大学矢志不渝的追求。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行业特色大学形成了各自学科优势和鲜明办学特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据统计,在39所国家“985工程”院校中,行业特色大学约占1/4;在112所国家“211工程”院校中,近50所学校为行业特色大学。相关数据显示,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特别是其中“985”高校的一批学科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许多行业特色高校的特色学科处于全国顶尖水平。这是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瞄准世界一流目标不断努力的结果,也表明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具备坚实基础。当前,一批行业特色大学相继提出在优势学科领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北京交通大学也在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初步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也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律。大学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大都伴随国家强盛和民族崛起而产生。15~17世纪意大利成为世界外贸经济中心时,拥有18所中世纪大学,其中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学。英国的崛起始于16世纪末,最终在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伦敦国王学院、布里斯托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都成名于这个时期。19世纪德国经济迅速崛起后,拥有洪堡大学等一批世界最优秀的大学,德国高等教育称雄世界100年。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成为西方第二经济强国,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一大批知名学府也应运而生。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并开展工业革命,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等学府均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伴随着日本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强国而闻名遐迩。在这些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中,有优秀的综合性大学,也不乏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预测认为,中国到2025年有可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到2050年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出现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这完全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律。在这其中,凭借坚实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必然会有若干多科性的行业特色大学脱颖而出,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这同样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律。

 

  二、国外特色大学建设发展的学习借鉴

 

  在国外特色大学的办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典型做法,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学校定位层次分明。法国高等教育实行独特的双元体制,即同时存在大学和大学校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学校体系。前者由法国教育研究部统一领导和管理,是法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承担了法国大多数高等人才培养的任务;后者归属法国有关部委领导,是国家军政、工商等领域高级科技与管理等应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综合性大学等其他类型高校在办学定位、功能划分、学科设置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比如应用科学大学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德国大约2/3的工程师都是由其培养出来的。《俄罗斯联邦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法》规定,俄罗斯联邦高等院校分为综合大学、学术学院、专业学院三个类别,其任务各有明显侧重和区分。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会依据办学层次的不同,将全美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两年制专科社区学院、四年制本科大学、可培养硕士的大学和可培养博士的研究型大学等不同层次,充分反映出美国高校对接社会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深度与广度。

 

  学科发展特色鲜明。法国大学校往往是根据少数主要学科或专业设立,领域集中明显,规模一般都控制在几百人。如在2008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4位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其课程仅涵盖数学、应用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等基础性学科,每届仅培养500名工程类学生。美国的特色型大学同样坚持“小而精”的发展原则。如加州理工学院以“为教育事业、政府及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宗旨,自创始以来一直秉承“学科不求过多,范围不求过宽,严格保证学生入学和学习质量,宁缺勿滥,精益求精”的办学方针,学校规模较小,目前也只有6个系、1000余名研究生和900余名本科生,但该校却培养出一批世界顶级人才。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在校学生仅4500名,本科专业不足10个,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却高居全美公立大学第一。

 

  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法国大学校主要开展高等专业教育, 致力于培养精英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其他各类专业人才,企业实习是其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学生实习的时间长达4~6个月。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十分重视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应用性,培养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毕业后适应工作能力强,进入角色快。比如汉堡应用科技大学要求应聘教师至少要有5年工业界的工作经验,并且教学效果好、动手能力强,同时要求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开展实践。正因为如此,法国大学校的毕业生比大学毕业生有着更好的就业前景,法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最成功、最有成就的人才绝大多数出自大学校;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近30年来一直低于综合性大学。再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校训为“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学校教学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系列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活动,如本科课程中学生要用16周时间进行试验训练。该校成为美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与其强调培养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分不开的。

 

  校企合作深入全面。在法国,大学校往往通过邀请社会特别是企业界知名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到校兼课,支持将国家实验室或分支机构建到学校等方式,与企业界形成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大学校的管理委员会通常有1/3左右的成员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十分重视并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实现实质性融合,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参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资助和参与实验室建设、通过参加学校理事会等方式参与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和学科专业设置论证等。在俄罗斯,很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大学管理层的成员,参与学校重大改革发展战略的制订,特别是及时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美国,企业将大学作为创新基地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力量源泉,与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大学提供大量的科研经费支持和人才培养实践训练场所,而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通过自身的努力,也真正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促进作用、辐射作用。

 

  三、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的对策建议

 

  从国外特色大学的发展看,法国大学校已经被公认为是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佼佼者和“制高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享誉德国乃至欧洲,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一批特色大学更是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由此可见,特色大学完全可以建成世界一流水平。而且,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多种类型与模式,某种程度上无关乎规模大小、学科多少,关键在于办学质量是否过硬,办学特色是否鲜明。这无疑为我国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提振了信心,也提供了借鉴。

 

  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国行业特色大学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既有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如怎样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真正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如何加强分类管理、扭转高校办学“千校一面”等;又有行业特色大学自身建设发展面临的问题,比如怎样刹住学科发展贪多求全盲目跟风之势、坚持以质量特色取胜,如何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突出和强化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如何消减因行政隶属关系变化而导致学校与行业联系弱化的消极影响、巩固和提升校企合作质量水平等。着力破解这些难题,不断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特色大学协同努力、共同推进。

 

  1.着力推进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

 

  对于国家有关部门而言,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为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供制度环境和政策导向。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

 

  施行分类指导。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普遍做法。针对当前我国大学分类不够明确、清晰的状况,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提出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并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有效避免无序竞争、盲目扩张造成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从而引导各类高校合理定位、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充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健全评价体系。高校评价不仅关系到大学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且直接与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挂钩,对大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我国既有的评价体系大多是对高校进行综合实力排名,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尽快建立高校分类标准基础上,配套设计科学灵活的高校评价体系。关键是要切实坚持分类评价、同类比较原则,对不同类型学校制定和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凸显各自优势与特色。在对行业特色大学进行评价时,应对其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和贡献率赋以更大的评估权重,考察其毕业生在业内的受欢迎、被认可程度和满足行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情况。这既是引导各类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前提。

 

  加强政策激励。对于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行业特色大学,国家应该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激励力度,为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应将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纳入国家高等教育重大发展战略规划,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和特殊政策扶持;应进一步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探索建立重点共建机制,切实加大对行业特色大学的支持力度。

 

  2.着力推进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

 

  对于行业特色大学而言,关键是要打好特色牌,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重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实现重点突破,强化学科发展特色。在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的竞争往往取决于学校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就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可以说,形成、巩固和提升办学特色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来看,行业特色大学之所以能够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正是由于国家和行业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龙头,是办出特色的关键。从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科发展历程看,往往是在某个或几个特色学科上实现重点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而带动整个学科体系乃至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行业特色大学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并由此构筑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及在行业领域的稳固地位。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行业特色大学应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突出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集中力量把优势做大、特色做强,推动部分优势特色学科率先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汇聚一批领军人物和尖端人才,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与学术水平,使之成为创建世界一流的战略基点和关键突破点。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行业特色大学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培养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人才和行业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行业特色大学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既要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求,突出专业培养和专业教育,进一步强化高水平行业应用人才培养特色。为此,应充分利用既有资源,持续推进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在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授课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给予指导;主动调整和开设一批特色学科专业,充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重点行业发展对特殊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意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改革试点为抓手,探索校企紧密对接的人才联合培养及管理运行机制,建好校外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拓展利用行业教育资源,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努力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具有行业领军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深化内外开放,强化社会服务特色。坚持开放办学,既是高校推动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日益凸显。行业特色大学一贯秉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宗旨,与国家、区域特别是行业的发展联系紧密,在长期合作中形成了牢固的产学研联盟。这既是其实现快速发展的优势所在,更应成为创建世界一流的重要依托。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重要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特色大学必须始终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行业、区域重大需求,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强化协同创新,瞄准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努力取得一批行业特色领域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国家、行业、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此过程中为自身发展拓展空间、赢得支持。另一方面,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必须加强国际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坚持以我为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要紧紧抓住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和行业产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大力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相关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在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共同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引进人才,壮大自身队伍,增强综合实力。同时,大力促进学生双向留学,并重点在联合培养博士生上实现突破。

 

  注重传承创新,强化大学文化特色。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赋予包括行业特色大学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历史责任,也是有效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应着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行业气派,并且与学校自身特点相契合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应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应注重扩大社会参与特别是行业企业参与,积极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社会支持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要着力推进行业特色大学文化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应积极凝练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和精神内涵,明确办学理念,不断增强凝聚力;应大力弘扬现代大学精神,不断推进学术自由和学术道德建设,努力营造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行业特色大学因行业而发端,使命责任中始终流淌着行业文化的血液。在创建世界一流进程中,行业特色大学既要不断传承行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又应借鉴吸收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国度的文化成果,着力打造承载行业传统,彰显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特色,契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求的优秀大学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