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双一流”搭建的是擂台还是戏台?看看专家怎么说
发布日期:2017-09-30 阅读次数:

 

  9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双一流”建设名单,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名单公布之后,引发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关于双一流建设与“211工程”“985工程到底是什么关系,成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

 除此以外,盘点各省市有哪些学校入围,各学科有哪几家学校入选,入围的高校是不是带上了铁帽子等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焦点。

 据了解,双一流建设不仅在过程中实施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不搞终身制。对此,人民日报在时评中指出,让已经列入名单的高校居安思危,让未能入选的高校看到方向与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身处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中国教育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于这137所入选高校来说,进入名单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建设才是更大的考验。双一流高校间到底是要打擂还是一起表演?未来双一流到底应该怎么建设?来看看教育专家们怎么说。

 杜玉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

 这次双一流高校遴选采取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的方式,是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而不是确定双一流身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指出,四选的核心还是要体现公平竞争、学科基础、绩效杠杆和改革驱动。既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战略咨询作用,也强调由政府通盘考虑区域、类型和国家战略需要等因素进行适度调整。双一流建设,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强调不是终身制,不是固化的,要根据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评估。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在遴选资格上同等对待,在遴选条件上同一个标准,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新扶需扶特,引导高校分类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杜玉波认为,学校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认识,不能将双一流建设简单认为是发帽子”“报稿子”“分银子,而要实实在在有所作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建设实绩说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争出一席之地。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设定建设目标。立足学校现有基础,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全。不能把建设方案搞成科研方案,不能把学科建设当成课题任务,不能把争创双一流看成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竞争和实力比拼。

 “‘双一流既是一个突破性工程,也是一个引领性工程、示范性工程,高校要充分认识和担负起引领带动的责任。杜玉波说。

 任立楚:迈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

 作为高等教育第一梯队,双一流高校发挥标杆引领作用要在三个层面集中聚焦、重点突破。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任立楚说,一是引领学术和学科发展,向世界科技创新最前沿发起冲击,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勇立潮头、树立旗帜,不断开拓优势领域,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学科由跟跑、竞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二是引领全国和区域、行业高等教育发展,强化先行军”“探路者率先示范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高校开展辐射式、结对式支援,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三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军民融合,加快将高校学科、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让高校真正成为科技和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任立楚认为,双一流建设的良好生态需要公平有序的竞争来保证。只有竞争性的动态实施才能打破身份固化,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一池活水。竞争必须公平有序、合理预期,要避免靠排位置”“争经费”“抢人才零和博弈”“恶性竞争,这样的竞争打乱秩序、破坏规则,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必须程序公开、规则透明、全程评估、有序竞争,要利用绩效评价杠杆,抓好前后两头:对建设成效突出、达到预期的高校要逐步实行常态支持机制;对进展滞后、缺乏实效的高校,要及时亮出黄牌”“红牌,进行警示调整。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的智慧、破冰的勇气持续推进,用有序竞争促进有限资源最优配置,创造百舸争流、扬帆竞发的良好局面。

 瞿振元:全面深化改革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则认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和建设方案的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也标志着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入了新阶段。

 本次公布的名单显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总量有所增加(新增25所),区域结构、学科结构等更加合理,而且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列AB两类,这些都传递着改革的信号、体现着改革的要求。瞿振元说,在双一流建设的宏观管理上,还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体现动态管理、实现换挡提速。比如,科学的学科绩效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跟踪指导,等等。这些,一方面体现行政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遵循学科发展、学术发展的规律。对学术事务的行政干预必然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因此,还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探索,在建设起步阶段和中期及期末,进行恰当的评审,根据建设绩效调整支持的方式、范围和力度。总之,建立科学的宏观管理机制,必将进一步提高双一流建设的成效,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步伐。

 

——中国教育2017年9月28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