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建设北京人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
发布日期:2017-11-23 阅读次数:

 

  学科建设方面,北京工业大学提出了“一流学科群”建设的概念,通过梯次发展核心学科、支撑学科和辐射推动学校其他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学科水平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党中央对首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提出的“首都重大工程有贡献,国家超级工程有身影”,就是要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为北京市的发展助力。北工大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在城市建设、污染治理、环境改善、交通拥堵缓解等方面所占有的特色优势,重点建设“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一流学科群,直接推动与首都城市建设和功能运行密切相关的土木工程等核心学科的发展,带动材料、信息等支撑学科的发展,同时辐射学校其他主体学科。这样,全校30%的主干学科将直接参与“双一流”建设,通过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平台,整体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

  具体来说,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将实施“三步走”战略:2020 年,核心学科跻身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行列,实现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在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2030年,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总体办学实力和水平达到新高度,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2060年,即建校100 周年,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师资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强高端、优结构、重改革、增活力”的工作导向。

  一是“强高端”,引育并举,扩大高层次人才体量,大力支持一流学科、核心学科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集聚和成长的环境,通过高端引领,促进整体师资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 年,两院院士总数要突破10人。目前,学校引进院士的年薪已经达到150万元;新增未来5年具备实力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计划)以及教学管理骨干梯队或相当水平的优秀人才200名以上。

  二是要实现“稳增长”,逐步“优结构”,队伍整体结构持续改善。北工大专任教师队伍规模与比例稳步增长,2017 年达1,700 余人(占比约60%);专任教师博士化率已经达到70%以上,这个比例和部分“985工程”高校基本持平。

  三是学校将通过激励评价机制的深度改革,进一步激发整体教师队伍活力,让教师有压力、有竞争、也有奔头,不断挖掘教师队伍潜能。要给予教师真正的尊重,让教师有很好的归属感,让教师们爱学校,并产生责任感,从而以满腔的热情自觉投入到学校发展建设事业中。

  人才培养

  要培养更多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的领军人才,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北京的未来发展需求相匹配,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愿景相匹配。

  首先,学校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思政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学校党委要全面领导学校各项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氛围,使广大师生认识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其次,要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其核心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二是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三是要落实专任课教师的“一岗双责”。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做人、做学问融于一体。

  最后,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要建立与“双一流”相匹配的办学环境。2017年,北工大校园发展成为现在的“一主六辅”的办学格局,办学面积约为1,400亩。但是,对比同类高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还十分局促。目前,学校正在与北京市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希望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争取到更完整的地块,在合适的地方再建一个校区,与现有校区相呼应,在设施和环境建设上达到“双一流”。

  学科建设

  一流学科建设为推动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改革先导,是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试验区。

  一是落实学科办学自主权。实行学科方向带头人负责制,构建依托学科方向团队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组织形式,使学科成为责权利统一的办学主体,破解学科团队建设中主体责任缺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科研脱节和解决重大科研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对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科研重大问题选择提供咨询和指导。以一流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形成基于目标和绩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引入学科建设第三方评价,形成评估反馈与质量改进机制,建立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打破身份固化,形成学科间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学科生态。

  三是建立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从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出发,减少职能部门审批程序,建立一流学科建设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系统梳理一流学科建设的校院两级权责清单,形成学校规划监管、学院统筹促进、学科自主发展的运行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形成扁平化管理结构,激发学院和学科的办学活力。

 

——北京工业大学新闻网2017年11月23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