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推动“双一流”建设要有一流思维
发布日期:2017-12-05 阅读次数:

 

  著名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批评过三类“教育家”:一种是政客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做这个、办那个。真正第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有思想、敢创新的人,如何建设一流学科,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找准定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学要实现内涵式发展,首先要做好学科建设这篇大文章,尤其要对学科定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要坚定不移探索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办大学不能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照搬别人的模式没有出路。我们既要虚心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更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点的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要实事求是发挥自身优势。衡量一所好大学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有为就有位”,只要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作出自身应有贡献,就是一所好大学。我们既要鼓励科研,使更多学科进入ESI1%,但又不能唯ESI论,重要的是,要围绕国家的创新发展需要和文化自信战略来建设一流学科,努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要统筹推进带动全面发展。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就是要通过一流学科的示范和牵引作用来带动相关学科的建设,进而促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不论是“211工程”,还是“双一流”,都特别强调以学科为基础,规划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

 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大学,才能称得上一流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治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聚才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流的学科建设培养一流的人才。近两年,湖南师范大学制定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了学分制和主辅修制改革,建成了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湖南省首家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全了体育运动委员会,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等,全面致力于培养全人英才。

 一流的学科建设依靠一流的师资。学科建设是龙头,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20多年前,湖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大批引进博士,赢得了“何以引得凤凰来”之美誉。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湖南师大继续把师资作为立校强校的根本,致力于汇聚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教学科研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纽曼指出,大学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来保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和谐关系,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才是大学的本质。教学从来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重主体地位,激发“教”与“学”的双重动力,既让教师提高教学热情,愿意在本科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又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愿意下功夫去探索新知。

  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现代大学制度作保障

  现代大学建设最重要的莫过于现代大学制度设计。

  首先,落实学科办学自主权。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学生处于一种共生合作的关系。因此,我们一方面倡导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要带好头,示好范,充分调动学科梯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梯队成员和师生也要尊重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互相尊重、合作共事、团结奋进的和谐氛围。

  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我校深化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实现评价考核机制的改革。通过依据学科特点和建设目标,利用国际评估、国内评估、专业认证等评价手段,定期对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估反馈与质量改进机制,建立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打破身份固化,形成学科间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学科生态。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战略学者组建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对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科研重大问题选择提供咨询和指导。

  第三,建立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学科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通过理顺学科内部、学科与学科、学科与学院、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健全各类教学科研设备设施及资源的共享机制。减少职能部门行政审批权限,打破“部门墙”,建立一流学科建设的跨部门、跨系统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学校规划监管、学院统筹促进、学科自主发展的运行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形成扁平化治理结构,激发学院和学科的办学活力。

  第四,健全多方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我们加快建立理事会制度,不断加强学校与社会互动交流,使理事会及时为学科建设发展改革献计献策,适时委托理事会对学科建设过程监督审议、对建设效果评估检查。我们还以制度化的形式把院长圆桌会议、学科带头人学术沙龙、教师茶话会等活动固定了下来,在这些互动交流中,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和学科层面的智慧和力量得以统筹和聚合,形成一股从上而下的合力来推进学科发展。

 

——搜狐网2017年12月4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