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化战略谋划,推进改革创新,突破重点难题,不断在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1.“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深入开展
按照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和折子工程的部署,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北京交通大学“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开展了校情分析、国内外高校对标分析等发展环境分析和政策研究。
2.“十四五”规划考核监测机制不断创新
探索创新“十四五”规划指标任务年度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调研兄弟高校经验和做法,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学院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对学院发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认真分析总结规划任务与指标完成情况。继续实施规划年报制度。
3.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持续深化
结合学校实际梳理教育评价改革进展成效,提炼学校改革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向教育部报送《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情况报告》(附典型案例),完成教育部对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察工作。归纳总结了部分高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有关经验做法,形成《部分高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经验做法调研报告》专报。
4.“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
开展一流学科年度进展总结,全面评估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稳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圆满完成教育部2023年度“双一流”建设高校监测数据集中填报工作,充分反映学校2023年度“双一流”建设成效。持续加强“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规范化管理,统筹推进五大类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5.学科内涵建设持续加强
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实施顶尖学科领先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一流学科群建设,加强交叉学科的前瞻布局。发挥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的以评促建作用,认真开展各学院各学科分析调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组织各学科做好学科信息发布与展示工作。
6.“双一流”建设及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继续完善
继续实施“五位一体”学科建设体制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基层学术组织优化调整,组建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国家保密学院),通过一系列基层学术组织优化整合,实现了主要一级学科完整地由一个学院牵头集中建设,学科建设主体责任更加明晰。严格落实学科建设责任制,强化以学科为导向配置重要资源,完成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及奖励分配工作。
7.学术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审议、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做好校学术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的委员调整工作。强化各学院学术委员会建设,指导自动化与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完成学术委员会章程制定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学术不端事件处理流程,规范严肃做好学术不端事件调查认定工作。
8.重要专项任务顺利完成
明确“一校多区多基地”功能定位,开展雄安校区学院、学科、专业、平台、学生规划布局研究。配合雄安建设办开展了雄安校区相关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制定工作。牵头相关部门多渠道解决海淀校区学生住宿资源紧张问题。开展45所教育部及工信部部属高校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调研工作。
9.战略研究质量稳步提升
全年编发4期《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专报》共6.5万余字;编发12期《发展战略研究》,刊发28篇研究报告共31万余字;编发12期《高教信息》,摘编国内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论文约120篇;编发37期《高教快讯》,刊发信息300多条,为学校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开展一流学科培优突破方向研究。分析和共享学科发展数据,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向教育部、北京市教工委等部门报送多份学校相关工作报告。
10.学校声誉和学科影响力稳中有升
学校在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外学科第三方评价中稳步提升。8个学科保持ESI前1%,其中工程学继续保持在世界前1‰,计算机科学首次进入世界前1‰。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交通运输工程第六次排名世界第1,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2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交通运输工程连续7年蝉联全国第1;系统科学自2019年首次排名以来,连续6年位居榜首;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全国第9;新增1个入围学科。